绍兴杜昌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首页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站

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575- 3663890
邮箱:service@dljeff.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才缺口 体育产业哪里找人

编辑:绍兴杜昌工程塑胶有限公司   字号:
摘要:人才缺口 体育产业哪里找人

知名体育学者易剑东在一次体育人才论坛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中国已经进入体育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全行业目前人才缺口高达500万,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据悉,国内目前体育产业的从业人口大约为400多万人,只占国内劳动力总人口的0.5%,要想实现2025年5万亿的产业规模,体育产业的就业人口就要达到全国就业人口的1.5%,那时将需要最少1000万的体育从业人口。未来10年,这500万的人才缺口怎么填补将是考验体育产业的一个棘手问题。

近期,中国政法大学体育产业MBA项目已经开始启动,为期两年的MBA分为MBA和SMBA两种学制,未来瞄准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也已经在北京大学成立,年内开设体育与健康方向EMBA、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年度班、冬奥会运营管理班和滑雪场运营管理班等项目。

除了高校和学界率先嗅到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人才培养的机遇,以阿里体育、盛开体育、乐视体育等为代表的体育机构也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体育人才的培养。但是国内体育人才要想在短时间内弥补体育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显然还不现实。

5万亿产业下的差距

以前从事广告行业的李巍(化名)是这一年时间才加入体育行业的,作为上海度势体育的一名高管,李巍坦言从一名广告人转型成为一名体育产业的体育人,这半年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一方面要恶补各种体育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一方面还要不断地见这个行业的各种人,短期内建立自己的人脉,才能迅速“上道”。

像李巍这样从别的行业或者相关行业转行进入体育产业的,是目前体育产业人才招募的一个典型途径,他们虽然之前不太懂体育和各种赛事,但是具有运营和销售方面的经验,进入这个行业的障碍主要就是对体育本身的了解。然而,像李巍这样愿意进入体育行业,也能够进入体育行业的毕竟还是其中的少数,每家正在发展的体育机构都处在不断“找人”的状态。

现实也确实是这样,经历了政府放权、政策利好、资本涌入的“5万亿”开局之年,各大体育机构在进入2016年之后纷纷遭遇“人才痛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导致很多企业在项目落地、商业变现的过程中,迫不得已放缓了步伐。体育大生意联合创始人冯一博介绍,由于特殊的国情,中国体育产业没有模板可以模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人才培养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少一些理论,多一些实践,向赚过钱的人学习如何赚钱。

放眼全球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美国1.55亿就业人口中,体育人口就达到了320万,占比为2.13%,而美国体育产业规模最好的年份可以排到全国的第六位,甚至超过石油化工这些行业。事实上,全美的900所大学中都设有体育专业,主要培养体育教师、体育运动员、体育传媒、体育经营管理和运动康复、休闲保健方面的人才。由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备,保证了美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相比之下,刚刚起步的中国体育产业,人才发展最大的障碍却是就业入口不好找,虽然体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是体育人才找工作却成了行业的难题。美国有30个专门的体育类的人才搜索网站,而国内目前这一块还是一个空白。”北京大学体育商业学院MBA教授易剑东表示。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缺少太多的体育运营的岗位,很多方面的体育人才都是空白。以美国为例,美国橄榄球产业一年可以营收90亿美元,仅仅转播权就可以卖出50亿美元。这背后需要强大的运营团队参与推广和运营,而这个行业有200个运营团队,运营团队的规模远大于比赛团队。而姚明在美国休斯敦火箭队的时候,会不定期地陪美国儿童打球,与球迷互动,俱乐部也设有专门的媒体日,这些都有专门的社区管理和会员管理团队负责运营。

在中国,这些岗位完全是空白的,在产业化发展之前完全不需要这样的岗位。作为北京国安俱乐部的副董事长,张路曾私下表示:“老板不要求赚钱,俱乐部不需要按照商业化运作。”而一个著名篮球运动员也私下表示:“篮球领域大家都很熟悉,没有陌生人,还要篮球经纪人做什么?”也许这就是中国体育产业化之前的市场现状,大多数体育领域的机构都没有真正想过怎么赚钱的事情,所以更不会考虑设置相应的运营和管理的岗位。

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之道

4月刚刚获得B轮融资的乐视体育融资额高达80亿元,企业的估值也达到了215亿元。对此,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却表示人才是自己最看重的:“在我看来,文化产业,特别是像体育产业最重要的就是人,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过去一段时间,花很大的力量希望构建基于体育产业最好的团队,我们非常希望找到一群和我们志同道合的人去迎接那么大的时代,这个是我们最看重的事情。”

“中国目前需求最大的是体育经营管理,体育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比较多,但未必完全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易剑东表示。2014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以来,体育系统外有30万人涌进体育行业,但是这个数字仍然很小,因此院校和培训机构以及国外的相关人才机构都有巨大的机会。

事实上,46号文也对体育人才培养有明确的指示: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目前,国内一下子诞生了近10个体育商学院,有的是高校创办的,有的是体育平台机构创办的。

以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为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他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就是在MBA的基础课之外,邀请体育产业的一线企业家们给学员上课,提供走进企业、一线实践、海内外游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打通人才与企业的交流管道。

据悉,鸟巢文化中心将成为中国政法大学体育产业MBA的首个校外实践基地,MBA学员可以参加各种论坛、沙龙、赛事以及演出活动,与体育、文化、艺术、金融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度的交流和和商业活动。

而作为赛事平台的阿里体育,则是希望把阿里体育做成一个平台,带着员工进入赛事,参加每一场比赛,让人才真正懂得赛事;其次,是培养员工学习体育赛事的规则和运营赛事的规则,让员工在同样的话语体系里,更标准化地做事,吃透和消化规则。另外,就是接触国际顶尖的团队,与他们展开交流和合作,借鉴和学习他们成熟的赛事运营和团队管理的方法,快速地成长。

从事过十几年体育赛事运营的盛开体育CEO冯涛认为,体育产业化的人才,第一需要懂体育,最好是懂6~8种体育项目的人才;第二要比较国际化,懂外语,可以和国际赛事直接对接,学会面对不同文化的人;但是最基本的还是要有好的身体,因为从事体育产业,没有好的身体,两个月就会被搞垮。

上一条:户外用品健身器材热销 下一条:“大马拉小车”浪费资源 跑步机遛狗也有市场